市自然資源局切實推進耕地保護工作織密"保護網"守好"飯碗田"
鎮頭鎮北星村村民正在對農田進行復耕。陳啟智攝
“80多畝的田,都復耕了?!?月31日,鎮頭鎮北星村村民唐先生看著自家農田里一棵棵桑葚被砍掉,心中有些許惆悵,“但這是應該做的,我們要響應國家號召保護耕地,積極進行復耕。我要抓緊時間,趕緊再種一波稻子?!?/p>
自國家出臺耕地保護“六個嚴禁”措施以來,我市在全省率先推行耕地保護“田長制”,結合“黨建+微網格”“黨員聯戶”等機制,構建了黨委主導、政府主抓、公眾參與的耕地保護格局,確保轄區范圍內耕地和基本農田的數量守得住、質量不下降。
文/謝鵬
專項清理整治,恢復耕地2283畝
2017年,唐先生在鎮頭鎮北星村承包了當地80畝農田,用于栽種桑葚、黃桃、無花果等經濟作物。2021年年底,北星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彭正國和鎮頭鎮自然資源所執法人員一同來到了唐先生的家中,宣講基本農田“六個嚴禁”政策,勸導唐先生自主清除經濟作物,對基本農田進行復耕。
唐先生有些舍不得,但執法人員沒有選擇強制執法,而是多次和彭正國一起主動上門,反復和唐先生進行溝通,宣傳政策要求及保障基本農田的重要性,最終成功說服了唐先生。2月,全省自然資源工作會議召開,明確今年全面推行“田長制”,恢復耕地50萬畝以上。根據長沙市任務分解,我市今年要恢復耕地1.4萬畝。圍繞這個目標任務,市自然資源局會同市農業農村局聯合發文,在全市開展耕地種植草皮清理整治行動。
為在栽種時節到來前先行恢復一批耕地,3月26—28日,市自然資源局通過班子成員分片、機關科室聯鄉鎮、各自然資源所屬地負責的方式,全員出動、全力以赴,3天時間內整改恢復耕地2283畝,并順利通過省自然資源廳外業抽查,全部達到耕種條件。
在龍伏鎮,自然資源所執法人員發現有不少村民承包的農田用于種植經濟作物或草皮。自然資源所和龍伏鎮政府工作人員一起利用晚上的時間,將這些村民召集到一起,反復宣講政策。經過為期七天的加班加點,龍伏鎮將585畝占用耕地栽種草皮的水田進行了鏟除和土地翻耕,同時育好秧苗,將于五月中旬恢復早稻種植。
在沙市鎮,鎮政府著力打造早稻萬畝示范片,實施統一整地播種、統一肥水管理、統一技術培訓、統一病蟲防治、統一機械收獲的“五統一”行動。結合“田長制”,全力遏制耕地“非農化”、嚴控“非糧化”,整治占用農地種植草皮624畝。2022年,該鎮早稻種植面積任務2.5萬畝,預計5月初可全面完成,目前育秧面積達1.5萬畝。
全面推行田長制,確保違法用地零新增
作為全省探索推行耕地保護田長制的6個試點地區之一,2021年,我市在全市范圍內設立市、鎮、村三級田長,在各村民小組設立網格護田員,并依托“黨建+微網格”將農戶納入耕地管護體系,落實市、鎮、村、組、戶五級保護,形成黨委主導、政府主抓、公眾參與的耕地保護格局,實現耕地保護責任全覆蓋。
將“田長制”與“河長制”“林長制”有機結合起來,加強信息共享、聯動執法,全面落實“五早五協同”(早巡查、早發現、早預警、早制止、早整改;黨政協同、部門協同、社會協同、獎罰協同、疏堵協同)措施,對占用耕地特別是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種植花卉苗木和挖塘養魚等行為堅定“零容忍”態度,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2021年實現全年耕地“零違法”,違法用地更是連續22個月“零新增”。
下一步,市自然資源局將繼續在全市范圍內推行耕地保護“田長制”,大力開展各類違法用地專項整治行動,在化解存量、嚴控增量工作上同步發力,堅決拆掉一批違法建筑,保持對新增違法用地的嚴查嚴打高壓態勢,并加強與農業農村部門的通力合作,逐步推進耕地特別是永久基本農田上種植花卉苗木、挖塘養魚等“非糧化”行為的整改恢復,嚴防死守耕地保護紅線,確保我市糧食生產平穩、有序。
來源:瀏陽日報
編輯:戴鵬